新闻中心

2019-10-16

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儿童剧专业平台在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举行

“古代女孩子走路步伐很小,显得非常端庄,不像现在都是大步;这位小姐姐拿的是折扇,我拿的是团扇……”演员认真向小观众讲解《牡丹亭》含义。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儿童剧专业平台10月17日启动,从往年儿童剧节目策划、观众拓展延伸到儿童节目艺术教育,西班牙马路马路加剧团《雨伞下的30只大象》、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宝贝,来看戏!》作为推荐剧目率先登场。

 

如何以节目内容为核心,开发配套的艺术教育活动,丰富观众体验,是儿童剧演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自2016年起推出《宝贝,来看戏!》系列中华戏曲普及演出,包括戏曲舞台、展览展示、工作坊,全方位展现中国地方传统戏曲艺术魅力。西班牙马路马路加剧团《雨伞下的30只大象》描述母象在分娩时丰富而复杂的感受,大象在青少年时期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以及失去伴侣的老象的忧郁和孤独,集舞蹈、形体表演和音乐为一体。与会者结合案例,展示如何拓展舞台演出的外延,促进儿童剧行业健康发展。

 

“使青少年能够形成自我肯定的观念,体会到生命的愉悦,并且提高想象力。”日本冲绳国际儿童青少年戏剧节制作人下山久表示,好作品令世界各地的儿童达成共感,丰富内心。国家大剧院演出部部长王威每年要看600多场演出,他坦言,吸引小观众看戏不容易,“孩子不像成年人有那么复杂的判断力,他接收的信息非常直接,做决定很快。一般人看戏如果不感兴趣,超过7分钟就坐不住了,小孩子时间更短,也许只要三四分钟。”
 

英国爱丁堡国际儿童艺术节总裁保罗·菲茨帕特里克表示,“儿童充满创造力。”爱丁堡国际儿童艺术节与学校合作项目众多,其中邀请7年级学生给1年级的自己写信,尤其让菲茨帕特里克记忆深刻,“这是让人非常感动的时刻。高年级孩子马上要离开学校了,通过写信,他们能够回顾在学校的时光,并以此鼓励低年级学生。我们把这个活动变成舞台秀,又拍成视频,扩大影响力。”
 

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节目监制林燕玲领导着“艺力十足!”儿童艺术节,每年呈现100多个节目及工作坊。她向同行推荐针对13—15岁观众的演出《不知道也不关心》,这是一个关于爷爷、母亲、准备高考的儿子之间的互动剧目,“母亲会催促小孩,不用管祖父生病,你只要专心考试就行了。但是祖父和孙子之间有非常好的感情,孙子没有办法只管学习。演完这一段,剧组会请小观众上台替代演员,继续扮演孙子,让观众来体验‘如果我是15岁的学生’,遇到两难境地会做些什么。表演结束后,艺术中心会给观众发纸,请他们写下感受,贴到剧场外公告板互相分享。”
 

越来越丰富多样的互动模式,正成为儿童剧的标配。“艺术家在演出前后做工作坊,让孩子们更能够理解演出的一些奇妙地方。”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总经理梁晓霞透露,继《宝贝,来看戏!》后,剧场2018年起陆续增加《宝贝爱中华》《宝贝听我唱》等节目,“我们刚刚结束《宝贝爱中华》哈尼族演出。孩子们不仅来看一场演出,而且在外场可以体验该民族的文化特点,包括饮食、服装等,我们经常把有特点的小吃带到剧场,打造一个有沉浸式体验感觉的演出环境。”